饿一饿,能多活20年
“千万别饿着自己了!”这是许多长辈最爱说的一句话。对于挨饿,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:挨饿对身体不好......
然而随着诸多研究的深入,人们赫然发现,原来相较于顿顿吃饱,适当饿一饿反而有很多好处。
PART1
饿一饿,能多活20年?
近年来的科学研究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事实:适当的饥饿可能对我们的健康有益。有专家曾经明确指出,适度的饥饿状态相较于过度饱食,更有助于身体健康。肥胖,这一现代社会的普遍问题,实际上可能增加我们患多种疾病的风险,包括癌症、心血管疾病等。
令人惊讶的是,美国国力衰老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。在这项以猴子为对象的研究中,研究人员发现,通过每天减少三分之一的食物摄入量,猴子的寿命竟然可以显著延长,甚至达到20年之久。而这些猴子在外观上并未显现出明显的衰老迹象,而且它们的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降低了超过50%。
PART2
为什么饿一饿,对身体有好处?
以上结果,其实都可能和一种名叫“自噬”的细胞机制有关。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,这个机制就会被激活,帮助清除人体内的有害物质和受损细胞。
这个过程就像是帮人体进行一次大扫除,使人体内部环境保持清洁和健康。
相反的,当人体摄入过多食物时,这个清洁机制的工作效率就会大大降低,从而导致有害物质在体内蓄积,并增加患病风险。
虽说饥饿对身体有好处,但这里的饥饿通常是指适当的饥饿,吃饭只吃七分饱,并不是完全断食或者几乎不吃饭,让人陷入绝对的饥饿状态。
首先,适当饥饿可刺激消化液分泌,增强胃肠道蠕动,可改善便秘、消化不良等胃肠道问题。
其次,适当饥饿就意味着减少热量摄入,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限制高糖、高脂的食物摄入,对保护心脑血管内皮有一定作用。
另外,每餐只吃七分饱可提升胰岛素敏感性,能改善2型糖尿病的病情。
PART3
适当饿一饿,可改善这三种病
1.部分胃病
这些年来,我国胃病人数与日俱增,并且越来越趋于年轻化。
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,和日常饮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,比如长期不规律饮食、暴饮暴食和重口味饮食等。
这些饮食方式对胃黏膜产生刺激,从而促使胃酸过度分泌,诱发消化不良和腹胀等症状出现,严重时可诱发胃炎和胃溃疡等胃部疾病。
而适当饿一饿,可以很大程度避免此类问题导致的胃病出现或加剧。
2.有些失眠
有些人晚上睡不着,常常失眠,这个时候是否考虑过是不是自己晚餐吃得太多了导致的失眠。
因为吃下去太多食物会刺激大脑神经细胞兴奋,从而使人很难正常进入睡眠状态,并导致失眠。
3.大部分肥胖
很多肥胖的人说减肥太难了,有些人则经常在嘴上念叨着“管住嘴、迈开腿”,却从来不付诸于行动。
如果你无法关注自己的嘴,没有节制得进食,那么就算每天再怎么运动,也很难减肥。相反的,如果你能保证控制饮食,想不瘦下去都难。
PART4
到底怎样才算“适当饮食”?
1.尽量慢慢吃
所谓慢慢吃,就是细嚼慢咽,不要狼吞虎咽。
因为我们的大脑感觉到饱,是需要一定时间的,如果吃得太快,会让大脑反应滞后,当你感觉自己已经七八分饱时,这时很可能已经十分饱了。
2.多吃高纤维食物
平时可以多吃一点高纤维食物,比如全谷物和蔬菜等。因为纤维不但能让人容易饱,减少过量进食,同时还能延长消化时间,让人不那么容易饿。
4.控制好三餐比例
既要限制饮食,但也要保证营养,推荐按照“三餐制”分配热量,早餐30%、午餐40%、晚餐30%。对于初次想要尝试“少吃”的人来说,可以适当减少晚餐的热量摄入。晚餐和睡眠间隔时间短,吃多了不利于消化。晚餐可以适当吃一些蔬菜、全谷物,以及蛋白质等,尽量控制在7~8分饱。
关注微信公众号